聲測管外觀質量的檢測方法與判定原則
聲測管外觀質量的檢測方法與判定原則
第一:檢查方式:
聲測管內外表面質量檢查是用肉眼來判定。
第二:缺陷類型:
外表面常見缺陷:外折疊、發紋、結疤、劃傷、外螺旋、裂紋、離層、麻面、凹坑、矯凹等。
內表面常見缺陷:定心內折、內折、內軋疤、內螺旋。
第三:各種缺陷特征和判定方法
(1)發紋
缺陷特征:在鋼管外表面上呈連續,或不連續的發狀細紋,發紋螺旋方向與穿孔鋼管旋轉方向相反,
檢查判定:聲測管表面不允許有肉眼可見的發紋、若有發紋應清理干凈、清除后鋼管的壁厚與外徑均不得超過負偏差。
(2)外折疊:缺陷特征:
在聲測管外表面上呈現片狀折疊,有的分布有規律,有的無規律。外折疊的螺旋方向與穿孔機毛管旋轉方向相反且螺距較大。
(3)麻面缺陷特征:
聲測管表面呈現高低不平的麻坑。
檢查判定:
用肉眼檢查,輕微者允許存在,嚴重者不允許存在,并根據缺陷程度決定是否進行修磨,對于要進行修磨的鋼管,修磨后的鋼 管尺寸,不允許超過壁厚和外徑負偏差范圍。
(4)結疤缺陷特征:
鋼管內外表面呈現邊緣有棱角的斑疤。
檢查判定:
用肉眼檢查鋼管表面允許有輕微的小軋疤,嚴重者修磨后,鋼管應保證尺寸規格。
(5)孔洞(撕破)。
缺陷特征:
鋼管表面有撕破的現象,可能在局部出現。檢查判定:
用肉眼檢查,鋼管表現不允許存在撕破,局部撕破應予切除。
(6)內折缺陷特征:
鋼管內表現呈螺旋形,或無規則的分布鋸齒狀折疊。檢查判定:
用肉眼檢查,鋼管內表面不允許有內折疊,局部內折應予切除全長內折應判廢。
(7)青線缺陷特征:
鋼管外表面呈現對稱或不對稱的線形軋痕,沿縱向分布,有的帶指甲狀壓印。檢查判定:
用肉眼檢查,鋼管青線允許存在深度小于 0.1mm 的青線,對于一般鋼管其青線不予考慮。
(8)擦傷缺陷特征:
鋼管外表面呈現螺旋形傷痕,及有規律或無規律的溝痕。
檢查判定:
肉眼檢查,并用量具測量擦傷深度,深度小于 0.1mm 的允許存在,其它擦傷應及時修磨修磨后的鋼管外徑和壁厚均不允許超 過偏差的范圍。
(9)矯凹缺陷特征:
鋼管內外表面上出現面積不等的局部凹陷。檢查判定:
肉眼檢查,不允許存在凹坑,修磨后的鋼管外徑與壁厚應不超過負偏差的范圍。(10)離層缺陷特征:
在鋼管端部或內表面上出現螺旋形狀塊狀的金屬分層或破裂。檢查判定:用肉眼檢查,局部離層應切除,輕微分層應修整(鏜 磨)(11)內螺旋
缺陷特征:鋼管內表面呈現螺旋狀凹凸現象。
檢查判定:用肉眼或手摸檢查,螺旋高度應小于 0.2mm 毫米。超過者判廢。(12)凹面缺陷特征:鋼管表面局部內凹陷,管 壁呈現外凹里凸的損傷現象。
檢查判定:鋼管外徑不超過負偏差的凹面允許存在,超過者應予切除。(13)鋼管彎曲缺陷特征:鋼管沿長度方向不直。僅管 端部呈現鵝頭彎曲成為“鵝頭彎”。
檢查判定:用 1.8 米平尺檢查,彎曲度超過標準規定時,應重新矯直,無法矯直的“鵝頭彎”予切除。
第四:鋼管檢查后的處理:
1)缺陷的標記。
要求用粉筆或其他筆明顯地把檢查到缺陷標記出來。
相應的標記形式如下:(車間可以內部規定,一下僅供參考)
鋼管缺陷 標記形式
發紋、外折、劃傷 畫螺旋線“、、、、”
內外結疤、凹面、麻面 劃“圈”起來“O”
端部壁厚超差 畫出“S+、S-”線
彎曲管子 在縱向上畫“~~~~”
內折、內螺旋 在管表面畫“x x... ...”
2)缺陷的處理辦法
(1)經檢查合格的鋼管進行噴標、測長、稱重、打捆、入庫。
(2)將檢查有缺陷的不合格的管子,根據缺陷情況進行管端再切頭處理,或進行修磨或改尺。需修磨或改尺的管子吊往修磨 臺或改天鋸,同時在鋼管上標明批號,班別、鋼號、爐號等,切完修磨完后,再吊往檢查臺重檢。
(3)對取樣后,檢查力學性能不合格的鋼管,在鋼管上標明批次后,單獨存放,送往退火間,退火后鋼管按批次重新矯直、 切頭、檢查。
(4)對于返切三次以上及修磨或不合格而判為現狀管及處理管的,用油漆寫明后,打捆、過稱后入庫,等待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