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統鉆孔注漿和預留管道法注漿工藝的對比
施工背景:為解決隧道襯砌拱頂襯砌背后脫空的缺陷,進行工藝優化,本項目采用帶模注漿的工藝進行襯砌拱頂回填注漿施工,特點是防水板掛設完成后在拱頂預留注漿管道,每組襯砌混凝土脫模前完成拱頂注漿施工。對預防拱頂空洞的發生起到了良好效果 。隧道區通過了鳳儀背斜、大合江斷層及三岔河向斜,構造比較復雜,洞身地層巖性主要為粉質黏土和泥巖夾粉砂巖、石膏、石英砂巖 、砂巖、泥巖、鈣質礫巖、砂巖,地下水以基巖裂隙水為主,富水性弱至中等,隧道最大涌水量為 13 231 m3 / d。
與傳統鉆孔注漿工藝相比較,預留管道法注漿所消耗水泥砂漿量基本相同,注漿作業時間一般為每組二襯1 h ~ 2 h,作業時間比較傳統工藝3 h ~ 5 h 大為縮短,同時注漿利用二襯模板臺車作為作業平臺,不再單獨加工作業臺架,作業時對隧道內其他工序不造成影響,注漿成本大大降低。經大臨鐵路大麥地隧道帶模注漿段經雷達檢測驗證,一次注漿合格率可達到95% 以上,注漿效果顯著提高。
傳統鉆孔注漿工藝易損壞防水板,可能造成隧道襯砌滲漏水,且鉆孔導致襯砌實體質量遭到損壞 ,外觀質量較差,帶模注漿可有效解決以上問題,同時避免二襯施工完成后全隧大范圍鉆孔注漿,有效提高襯砌混凝土質量。
采用預留管道法進行拱頂回填注漿施工后,經無損檢測驗證,注漿效果顯著提升,有效解決了襯砌拱頂脫空、不密實等缺陷整治,同時有效避免了防水板損壞。
預留管道法施工利用既有防水板作業平臺進行管道安裝、利用二襯模板臺車進行注漿作業,不再采用臺架進行作業,施工方便,對其他工序作業影響極小,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。